圓津禪院位于上海青浦區朱家角鎮泰安橋西堍漕河街193號。始建于元至正年間(1341-1368),初供辰州圣母像,俗稱娘娘廟,明萬歷年間重建圓津禪院,清順治、康熙年間,圓津禪院逐漸擴建。從第三代住持語石起,幾任住持都能詩善畫,常有文人士大夫往往流連,吟誦聚會。1995年修復開放,2001年正式登記。現院中恢復有趙孟頫手書的“涌月”石刻的“涌月井”和清華閣等古跡。
圓津禪院結構小巧,佛像不多,但都精雕細刻,光彩耀目,莊嚴肅穆。禪院成為名剎,主要是由清初第三代住持通證和尚(又名語石)、第四代住持真朗起,連續出了心蔭、續行、本曜、慧照等好幾代精通書畫的高僧,與當時的文人墨客、達官貴人交往甚密,如對江南影響較大的“吳中四王”:王時敏、王原祁、王翚、王鑒與該院住持均有唱和,他們經常在圓津禪寺飲茶、吟詩、賞景、作畫。通證和尚的父親眉三公是三吳地區的名畫家,通證亦愛好潑墨作畫,師承清初大畫家王鑒,尤擅水墨山水,喜以干筆蘸墨和以清水,信手拈來即成佳品。清初畫家王時敏在通證居室第書匾額“墨花禪”即點出了禪院僧人的文化修為。通證師兄通初也擅畫兼精書法。禪院歷史上為重要的文物儲藏所,明清以來,許多文人雅士慕名紛紛前來,禪院成了明清時期文人聚會之所,董其昌、徐乾學等諸多名人均來過禪院游覽、題詞。王昶亦曾為禪院撰寫碑文《重修清華閣記》和《振華長老塔銘記》等,并寄存了他著作的部分書版及其他許多故物。
青浦圓津禪院地址
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泰安橋西堍漕河街193號